砺剑成锋 保驾护航 --杭锦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纪实

作者:郭婉君  来源:杭锦旗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9-01-21 23:08  

  • 字体大小:
  • 心中的杭盖,梦里的天堂,故如歌之乡—杭锦旗,2017年7月在这块生机勃勃、和谐发展的文明城市,一个新的部门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九龙治水”的职责得到改观,从此一支忠诚担当的队伍,用扎根基层的执着和不轻言放弃的坚守,为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这是一个全新的格局,由工商质监、食药组建,135名干部职工,4个所属事业单位,11个内设机构,5个派出机构。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关系民生,覆盖生产流通消费领域,33项职能职责,进驻行政审批大厅行政许可65项,服务9489户市场主体,14.6万杭锦人民。这是一个从零开始的征程!新组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部署要求,以服务经济发展、保障民生为主线,以食药及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在改革中破题,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中履职。

    一年多过去了,市场监管工作形势向好,稳中有进、进中有新,实现了1+1+1>3的社会效果。

    --市场安全保障工作稳定有序

    一是狠抓食药安全监管。积极推行“四化监管”模式,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覆盖率、企业一户一档建档率以及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责任状签订率全部达到了100%;创建了120平米的食药安全宣传基地;在5个苏木镇建成了面积不少于320平米的自治区级标准化食药所,分别配备5-8名工作人员,实行“定区域、定对象定职责、定人员、定奖惩”的网格化监管机制,聘请嘎查村书食药安全协管和信息员179名,打通了食药监管执法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覆盖“旗、镇、村”三级监管体系; 将2417户“四品一械”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苏木镇分布情况划分为14个监管片区,每个片区将监管人员按2人一组责任到人;建成了可视化信息监管平台,接通监控点170家,安装摄像头638个,为11家大型餐饮单位安装了温控记录仪,实现了对重点单位、重点环节的实时监控;建成了食品小作坊加工园区,实行小作坊规模化集中生产,初步实现由多、乱、散、小、差到规模化、规范化的转变,入园率达到71%;建成了面积1200平米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通过了自治区资质认定,能够检测达180多种,2018年完成市级下达的抽检任务654批次,完成食品快速检测500批次;对锦华市场进行改造,为12户生肉销售者打造清洁、明亮的玻璃房,实行整体封闭经营、分区管理,实现了农贸市场“蝶变”换颜;2018年“明厨亮灶”率达92%;量化等级评定优秀率15%、良好率50%,圆满完成各类重大活动保障15次,创建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农村“四好”示范店65家。

    二是狠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电力、冶金、危险化学品生产等重点企业及特种设备数量在30台以上的使用单位的检查,开展了电梯、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的日常安全大检查和重要时间节点的专项检查。2018年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08家次,下达指令书73份,查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6家,存在隐患25条,形成闭环59份。

    --服务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是稳步推进“多证合一”改革。2017年全面围绕“全面深化改革” 简化审批环节,强化部门协同,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首张“十二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诞生,2018年与全国同步实现了“三十二证合一”改革,为创业者打开了便利之窗,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路”,有力的促进了大众创业、就业。目前,共发出企业“多证合一”营业执照2293户,其中,核发“三十二证合一”营业执照560份。

    二是全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积极引导企业走“商标强企”“商标富农”之路,通过帮扶指导,重点培育,使更多的企业树立起了商标品牌意识。2018年紧紧围绕杭锦旗重点产业链中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特色产品,择优选择6家企业的进行内蒙古名牌产品培育工作,2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旗注册商标达769件。

    三是创新消费维权工作模式。围绕“品质消费.美好生活”主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时将维权关口前移,将单纯的受理投诉转向受理投诉与消费指导并重,联合职能部门和企业举办3.15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月月3.15”、“红盾护农”、放心消费城市创建及验收活动,申报海昌一条街为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在旗内各大商场、超市主要消费场所设置12315消费维权宣传牌70块 ,设立消费维权站80个,其中打造示范标准维权站19个,2018年受理投诉举报208起,办结188起,办结率达90.38%,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万元。

    四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2018年,杭锦旗全旗应报企业1718户,实报1639户,年报率为95.40%;公示了市场主体经营异常信息1099条,归集各相关部门行政许可信息4745条、行政处罚信息504条、抽查检查及跨部门随机联合检查信息157条,共计归集涉企信息6505条。

    五是质量提升及标准化战略有序进行。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完成2018年成品油、农资抽检172批次,完成车载导航仪、钢材等16个大类51个批次产品抽检,对不合格批次进行了立案查处;开展农资、建材等领域专项整治;组织推荐辖区内企业亿利甘草公司制定申报了国家(行业)标准;推荐了2家企业参加了“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推进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已有25家企业累计上报103项标准,涵盖110种产品,全旗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到了95%以上,强制性标准达到了100%。

    --队伍建设得到整体提升

    努力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熟练的高素质市场监管干部队伍。一是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继续深化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加强党员日常教育和管理,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研讨等形式共开展各类学习63次,受训干部达4000人次;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33次,主要领导与各分管领导、股所长每季度一次廉政谈话;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严明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执法;组织观看先进人物事迹专题片4部、反腐倡廉专题教育9次,领导讲廉政党课3次;评选“清风干部”14名。二是为提升监管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监管干部“充电”,通过专家讲解、实地参观等方式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先后举办了11期执法人员培训,共培训执法人员432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执法队伍法律素质、业务能力、执法效能。

    --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实质成效

    把结对扶贫工作列入全局重点工作,从严从实开展帮扶工作,在切实抓好问题整改、政策宣传等工作的同时,突出产业帮扶和技能提升,选派了第一书记,成立了2个驻村工作队。2018年,市场监管局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局共组织帮扶干部为18户扶贫户送去慰问金6200元,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物资共计资金2400元,出资2500元慰问困难党员群众5户;正常脱贫4户12人,稳定脱贫14户40人;完成了巴拉亥光伏新村二期五十四户的房屋分配工作;落实了光伏发电、养殖、餐饮业等产业扶贫项目及政策,扶持发展8户,教育扶贫12人; 完成了新增贫困户每人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的规划、审核、发放工作,协助审核发放种畜6只;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部署后,全体干部职工仔细研读细则,对照测评标准,咬定创建目标、明确创建任务,划分9个创建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到人,加大食品药品等监管工作的日常巡查监控力度,把重点整治和长效监管相结合,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共制作广告宣传展板58块,发放文明诚信公约300余份、宣传海报3000余份,在全旗100多户有电子显示屏的商户中滚动播放多城联创宣传口号,推进全民创城工作的知晓率;在全旗900多家餐饮单位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活动;确定5家餐饮经营单位为慢性病防控健康餐厅示范点;打造海昌诚信示范街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