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几点认识

作者:周晋尧  来源:鄂尔多斯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发布日期:2018-03-08 14:44  

  • 字体大小:
  • 一、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二是农兽药、非食用物质等非法添加和食品掺杂使假行为的治理。

    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和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旨在对食源性疾病传播方面构建一个风险预警和防控体系,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构建一个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供应体系和全产业链的一体化无缝监管体系。但风险监测评估结果尚未通过有效的信息交流实现风险防控和风险决策管理的目的。信息交流的缺失、专家不愿意面对媒体、媒体夸大其词的不实报道、居心不良者的鼓动、网民不负责任的传播,导致了政府公信力下降,政府和食品行业的努力得不到消费者认同,信息不对称引发消费者过度担心。学术界缺乏权威的声音,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教育,食品安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知识普及完全依赖政府部门。政府和食品产业对全产业链的生产追溯体系和无缝监管体系以事后监管为主而疏于过程控制,导致“亡羊补牢”、追溯倒置。

    二、食品安全目标要靠社会共治来实现

    毋庸置疑,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它不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企业、一个政府部门的责任,而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每个人既是不同职业的社会工作者,同时也是食品消费者,更是食品安全的直接受益者。作为食品安全的五大支柱,食品产业界、政府、学术界、媒体、消费者都要积极投身于食品安全工作中,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共同构建食品安全保障全民防线。而不应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吹毛求疵、怨天忧人,这是对社会和自身的不负责任,也是对食品安全积极参与者和奋斗者的伤害。

    从农业种养殖到食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及餐饮业,承担着食品安全最重要、最直接的责任,必须与监管机构通力合作,共同把好食品安全关。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应确保种养殖过程不发生污染,做到上市农产品安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应把好原材料关,管控好安全风险和关键控制点,实施良好生产规范;食品储存、运输、销售环节应做好环境条件和环境卫生控制;餐饮业应做好清洁卫生,为顾客提供安全的食物。

    学术界对食品安全负有独特责任。学校应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会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科研机构应注重食品安全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对政府监管人员、食品从业者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和对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为媒体提供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出版科普读物,形成科学的权威性的食品安全声音,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能正确和迅速地发布科学分析信息,指导政府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媒体承担如实报道的责任,避免因夸大和误导宣传,引起公众心理恐慌和抵触情绪。媒体应和学术界通力合作,向消费者传播科普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饮食消费习惯。媒体应和政府与食品行业保持联系,及时报道食品安全政策、法律、食品科技动态,帮助消费者及时了解食品安全新信息,建立良好消费信心。

    消费者要树立食品安全观念,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厨房做起。能知晓食品的清洁、生熟分开、熟制、冷藏四大原则,了解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培养良好的家庭饮食消费习惯,注重消费维权,支持、理解、监督政府机构、组织、人员食品安全工作,拒绝传播谣言,推动食品安全工作。

    政府是食品安全的主导者,不但要负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实施,做好日常监管工作,更要对学术界的教学、研究、培训、普及给予切实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也要给予食品生产经营者政策上的教育、扶持、引导和约束,对生产经营者、学术界、媒体、消费者实行全透明工作模式,及时充分地为媒体和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共担食品安全教育的责任。透明形成信任,教育促进合作。只要五大支柱通力合作,食品安全前景将会是一片光明。